天高地迥,觉宇宙之无穷。 —— 王勃
《滕王阁序》写于上元二年(675年)的“时维九月,序属三秋”,距今已有1350年。
2025.9.13 手账
- 起了早,去工作室拍了职业照
- 跟朋友吃午饭,从红岭北到地王大厦
- 去水贝参加了妇联活动,乘机到梧桐山
还有
- 发了朋友圈:重新开始,从心出发
- 回家后跟母亲通话、留言
- 晚上情绪激动,反复醒来
上旬大概有如下收获:
一、气运在社会参与中流转
气是维系生命的动态能量,人在时空变化中,维持自身生命的能量才会与他人、他物产生交汇。这种万物生命之源,不仅会流动,还会造化生发。
用古代的哲学讲:时来天地皆同力,运去英雄不自由。
用现代的观点看:个体多去跨区域、跨行业碰撞,主动寻求机遇,磁场和能量在碰撞中才能促进熵增。
二、良缘在迈出后遇见
此处借用一位前辈的寄语:你们这一代人,事情多的捋不过来头绪,总想着再看看吧 ,没有去接触,浪费了大好时光。
28-30岁的过程中,自己有幸慢慢想通了自己需要什么,在工作、日常事务中,选择了最舒适的心态:缘起性空,广结善缘。时间的流逝,带来的焦虑不再如往日那边灼烧。直到2025年的6月,同事选择年纪轻轻退休,点拨我之后,才逐渐萌生“遇良缘”的想法。
把宿命论的“缘”转化为存在主义的“遇,想明白了这点,才有了7月之后的遇见。
三、放下即拥有,反者道之动
放下过去,果断止损。是非处不当断则断,就是在折损自己的福报。
过去一段时间拿到的剧本,是有一个高纬度的领路人亦或神明,在反复提醒我总结规律、验证规律和运用规律。
过往行动力的不足,没有去挽回我理应填补的,也没有能斩断我理应抽离的。流年经转,修补劳身,这也成为重新认识高能量的个体的内源驱动。
四、所爱隔山海,山海是什么
山海”的本质是自我认知的迷障与存在主义的孤独。
比喻性的文字总带来抽象的思考。一些深刻的隐喻和抽象的精神困境背后,最终都指向一个内核:认知。
你可以选择儒释道来作为精神困苦的妙法;
也可以选择心理学来作为科学的良方;
还可以是专业辅导、社会实践、灵感鸡汤;
都没有错,本质上,都在寻求成长和认知提升。
那么,凡所住相,亦或者凡所空相,相对我而言最高阶、最醒目的方式,就是追求最原始的破解之法,把人性和事务的本质,理解成基因、代码和本初规律。
虽然很难,但行远自迩,勉励之。
五、最后的话
9月13号这一天,对自己来说确实是值得纪念的一天,对一向是冷静的自己来说,也会欣喜和心潮澎湃。
用了四年的签名:辛苦最怜天上月,一夕如环。夕阳的绚烂又何尝不是呢?
“缘”与“行”,感谢遇见。